近日,在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中,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介紹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透露了下一步我國能源發展的現狀、動向和思考。
會上,任京東明確提出,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的力度,力爭到2025年國內能源的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的水平。
目前取得的發展成效
任京東表示,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主動要做。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一是非化石能源保持躍升發展的勢頭。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已經突破了11億千瓦,比十年前增長了近3倍,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的比重超過30%。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的規模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去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比2012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世界的將近四分之一。
二是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成效顯著。煤炭消費的比重已經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個百分點,近十年年均下降了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90%以上的煤電機組達到與天然氣發電相當的排放水平。持續升級成品油質量,車用汽柴油的質量標準已經全面提升至國六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三是科技創新驅動作用越來越強。建成投產白鶴灘水電、“華龍一號”核電等一批全球領先的戰略工程。建立了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和加氫網絡。
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任京東表示,下一步,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具體來講,重點包括: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十四五”期間計劃改造規模合計6億千瓦左右,扎實推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的技術示范應用。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推動電網主動適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廣的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大力推動終端用能轉型升級,加強重點用能領域節能降碳,積極推進電能替代,力爭到2025年電能占終端用能的比重達到30%。
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工作任京東表示,在新形勢下,我國將在進一步夯實常規能源保供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形勢監測和運行管理。提前研判迎峰度夏、迎峰度冬電力的供需形勢,做細做實保供方案。實行全國煤炭產量日調度的機制和價格、庫存的監測機制,加強重點煤炭企業產量直接調度。督促各類電源機組應開盡開,充分釋放大電網跨省區的互濟能力。用市場化的方式引導用戶錯峰避峰。
二是協調保障發電燃料供應。簽訂壓實《煤炭安全保供責任書》,對有關省區完成產量和調出量進行政策激勵或約束,同步加強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目前,全國統調電廠的存煤保持在1.7億噸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1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三是加強煤炭電力產能建設。今年前8個月全國煤炭產量為29.3億噸,同比增長了11%?!笆奈濉币詠砣珖峦懂a各類電源裝機超過了2.7億千瓦,新增向中東部送電能力在2000萬千瓦以上。
四是推動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完善油氣進口保障體系。目前國內原油產量已經連續3年增產,天然氣的產量連續5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油氣的儲備能力穩步提升,市場穩定供應的底氣進一步增強。
五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穩步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海上風電基地的建設,加快推進西南大型水電站的建設,比如烏東德和白鶴灘等巨型水電站建成投產,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沿海核電。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新型儲能電站,不斷提升系統的調節能力。
守住能源供安全底線任京東說,作為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大國,確保能源安全始終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務,重點從三個方面守住能源安全的底線。
一是扎實抓好固本強基。堅持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充分發揮煤炭的壓艙石作用和煤電的基礎性調節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的力度,力爭到2025年國內能源的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的水平。同時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儲備體系,加快儲備庫和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設施的建設,確保能源供應保持合理的彈性力度。
二是著眼長遠發展需要,全面構建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扎實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統籌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光電基地的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確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
三是扎實抓好風險管控,繼續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大力推進能源安全監測預警能力的建設,建立健全煤炭、油氣、電力等工區的預警機制,不斷加強應急保障電源管網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扎實提升區域互進多能互補水平,持續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時段能源安全供應,進一步提升應急響應和搶險救災的能力。